来源:蓑翁论书
么书仪《寻常百姓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自中国戏曲史的知名学者、北大中文系洪子诚老师的爱人么书仪老师的一部震撼人心的个人家族史作品。作者以让史料自己说话的客观态度和极其克制隐忍的温情书写,在访谈录音、书信、档案手稿等一手史料的支撑下,艰难而又细致地还原出自己所在家族百年来随时代变迁而浮沉的坎坷历程。在这些质朴而珍贵的文字中,我们能读到宏大政治的任何一点变化对于普通人生活巨大而惨痛的影响,能读到个人命运跟其出身、性格和所处大环境之间的宿命般联系,也同样能读到善良、勤勉、本分等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在巨变时代中的坚守与传承。这样的书写,是关于20世纪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在最近一二十年来个人史、生活史、家族史的写作潮流下涌现出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值得细读和珍藏。
李溪《清物十志》(北京大学出版社):供职于北京大学的青年学者李溪老师关于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文化生活世界的一部思想文化史与社会文化史研究佳作,立足于几、琴、剑、砚等古代文人生活中常见的十种器物,通过大量一手相关诗文作品和精美图像的旁征博引与深入解读,来论述这些器物之于文人文化生活的非凡意义。作者的记述,体现出对中国古典文学、文献与视觉图像资料的无比熟稔,对古代文人生活世界与生活情趣的体验般洞察,以及之于包括文字、图像、器物、造型艺术等在内的各类史料文献与物质材料的深厚解读能力。正基于此,本书实在教人开卷有趣、手难释卷。
(资料图)
罗新《漫长的余生》(理想国&北京日报出版社):北大历史系的罗新老师以关于北魏宫女王钟儿的一篇仅仅数百字的墓志为基础史料、还原出王钟儿跌宕起伏的一生与其所处时代的政治历史变迁的一部大众学术佳作,主要优点有三——一是在直接关于王钟儿的史料极其有限的情况下,从王钟儿社会关系网络中的诸多显赫人物入手,还原出南北朝时期王钟儿亲历的南北对峙与宫廷政治的完整面貌,以“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理路,巧妙呈现其随时代浮沉的一生。二是灵活而熟悉地运用包括墓志、正史典籍等在内的各类史料文献,以高超的史料拼接能力和历史学想象力,呈现出王钟儿作为生命个体的一生、跟其所处大时代的迭荡与变迁之间的紧密关系,以政治史、军事史的传统大历史书写,关照个人生命史、生活史的微观史学写作。三是将学理化的史料拼接与考证跟文学化的流畅叙事表达完满结合,让这本严格基于史料写成的著作,具备了很强的公共史学意义与大众普及效应,也成为继《从大都到上都》之后、作者的又一部备受关注的大众历史佳作。尽管也存在政治史和军事史的书写有余、而生活史的书写相对不足,以及王钟儿本人生命轨迹的发掘与还原、受史料所限还略显简单等遗憾,但仍然是一部值得大力推荐的优质作品。
(美)李怀印《现代中国的形成》(广西师大出版社):美国华人学者李怀印老师探究现代中国的形成历程的一部学术佳作,大致有四个方面的内容特色——一是在历史研究日益细微化、碎片化的背景下,直面现代中国的形成这一本原性的宏观历史命题,并凭借其富于问题意识和原创性的研究,跟孔飞力、麦克法兰、汪晖等探究类似命题的中外学者从容对话;二是围绕地缘战略、财政构造和政治认同这三个类孔飞力研究的关键要素,细致探究从晚明到新中国成立这三百多年间,中国在现代国家转型历程中的核心矛盾、螺旋变迁与多元张力;三是打断过往以朝代更迭和重大历史事件来划分的历史时间分段,在三个半世纪一体化的历史长河考量中,探究清代、民国与新中国之间,在治理方式、疆域范围、族群构成、主权状态等方面的顺承、演化与革新;四是其研究与分析视野,始终基于全球史的空间格局与长时段大历史的时间纵深而展开,让人叹为观止。综上所述,非常值得关注、细读和推荐。
(英)胡司德《中国思想》(上海文艺出版社):剑桥大学中国研究学者胡司德写给大众读者的一部中国思想文化概述性佳作。作为一部大众学术科普书,本书并没有采取以时间或代表性思想者为序列的思想通史的通常写法,而是选取了当代读者熟悉的语境下、中西方所共同关注的时空观念、执政艺术、神灵信仰、饮食文化等九个各自关联、而又可以独立成篇的主题性章节,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进行既紧密结合生动案例、又充分还原历史脉络、更直指思想观念本原的精彩解读。一书在手,既可从容管窥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全貌,又能明晰这样的思想文化传统之于当代中国与世界的深远影响。非常值得推荐。
姚平 王希(主编)《在美国教历史》(北京大学出版社):从中国大陆赴美留学后、在美国高校从事历史学教学工作的数十位学者记述在美数十年教学经历的一部文集。尽管是一部历史学科的学术同人文集,但本书的意义和价值,绝不仅仅局限于历史学学科与学术场域内部。其一,作为在中国大陆长大、又在美国系统学习与教授历史学的一批学人,他们在美的教学经历分享,本身就是关于中美历史文化交流的一份丰厚的当代史史料,值得细品。其二,这批学人在教学经历分享过程中,对于中美两国历史学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的比较分析,足以管中窥豹,给中美乃至世界其他国家的学者、学生和知识群体,带来足够的启迪与参考。其三,这批华裔学人作为美国重要少数族裔群体中的一员,其在美国工作生活经历的分享,包含了太多跨文化交流的丰富信息,也足以呈现美国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多元种族、族群与文明熔炉的社会文化生活样态。综上所述,值得细读。
陆铭《向心城市》(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供职于上海交通大学的知名学者陆铭的最新力作,也是世纪文景曾出品过《置身事内》《在城望乡》等“叫好又叫座”的优质社科读物的品牌丛书——“中国之治”系列推出的又一部佳作。作为一部大众科普性的读物,作者在这本书里,用大量详实生动的案例和风趣幽默的语言,将城市化进程中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区域联动效应等理论、概念和学术思想,深入浅出地娓娓道来,让普通读者也能管窥城市研究之思想精华与治学门径;而作为一部不乏思想火花的学术著作,作者在本书当中,充分体现了“君子不器”的治学理念,将区域与空间研究、大数据研究、政治经济学研究、城市规划与发展研究、城市社会学与城市经济学研究等多元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融会贯通,在城市学与城市研究的大的学术范畴之下,将自己多年来之于城市化、区域发展、城乡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盘托出,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原创性城市研究佳作。值得推荐和细读。
(美)雅劳施《破碎的生活》(理想国&广西师大出版社):美国学者雅劳施从社会文化生活史视角出发、叙写的关于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出生的一代人生命史研究的一部大众学术佳作,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特色——一是史料广而新。大量运用来自不同职业、身份与教育背景的普通德国人的自传作为核心史料展开叙事,在社会文化史与社会生活史的史料挖掘、梳理与整合方面的能力突出。二是切口小而精。在20世纪德国历史这个成果众多的显学领域里,聚焦普通德国人的个人生命史与社会文化生活生态这一相对新颖的视角展开研究,切口小、叙事细致,让人印象深刻。三是关照广而深。尽管是聚焦普通人生活这一小切口的研究论著,但作者却有着广博而深刻的学术关照与问题意识——细致探讨20世纪德国历史进程中的“颠倒”与迭荡之于普通人生活的重大影响,以个人史关照社会史、政治史与超越国家层面的国际地缘斗争史。值得细读。
(加)康斯坦丝·克拉森《最深切的感觉》(上海人民出版社):一部以触觉为主题、以新文化史为方法、以现代性研究为核心问题意识的学术杰作,兼具学术前沿性和大众学术层面的趣味性、普及性与可读性。其中每一章节探讨的一些重要子问题意识,诸如之于动物的触觉一章,从之于食用客体与劳动工具的动物,到之于家庭成员与平等生命个体的动物;之于上帝信仰与新时代特性的两章,从触摸神灵行为背后的顶礼膜拜,到军队、学校、监狱、博物馆等现代组织以触觉形式实施身体的同一化、规训化、体制化的过程等;都可以跟《规训与惩罚》《疯癫与文明》《单向度的人》等现代性研究的学术名著产生脉络关联与对话关系。
(英)辛克莱·麦凯《德累斯顿》(新经典·琥珀图书&文汇出版社):英国作家辛克莱•麦凯关于德国城市德累斯顿在“二战”结束前夕的盟军轰炸中被毁灭事件的源起、过程与后续影响的动人非虚构佳作,从德军、盟军、普通平民等多方的回忆、记述与档案材料中,还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完整面貌、以及后世各方对其的记忆与传播重构。作者的记述,严格基于史料和访谈资料撰写,文笔流畅生动而颇具现场感,字里行间,其对于战争带来的毁灭性城市破坏与人道主义灾难的控诉与反思清晰可见。在世界重现重大战争的当下,读这本好书,能让我们更加明晰战争的本质,坚定地呼唤和维护和平与发展的人类永恒命题,值得大力推荐。
(本书单所收书目,全部从蓑翁在2022年里读过,中国大陆各家出版社在2022年初版(而非修订版或再版),并且评星在四星或以上的思想历史社科类书籍里选出,点评为蓑翁原创,仅代表个人观点,供书友们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