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百度新闻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
并且又潮湿、又闷热的时段
(相关资料图)
持续高温、高湿的天气
很容易导致脑梗死等疾病发作
你以为出现脑梗死仅仅是“热”出来的?
其实还有可能是“渴”出来的!
这2个时间段喝水少
小心导致大脑血管“消失”!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应该如何科学喝水?
又应该如何远离脑梗死呢?
小编这就带你去详细了解一下!
1
这种特殊脑梗死
毫无征兆、却致死率、误诊率极高!
20岁的刘同学,平时身体健康,却在一个傍晚,毫无征兆地不省人事,性命垂危。
父母看到他全身抽搐、舌头紧缩、口吐白沫,紧急将他送到医院就医,经检查,刘同学的大脑脑梗死及出血转化,脑子肿胀严重,头颅ct血管影像中很多静脉血管堵塞。
经医生确诊,刘同学患的是一种特殊脑梗死,伴出血转化,致死率可以高达30%~40%,是普通脑梗死亡率的3倍以上!
刘同学所患脑梗死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并不是由于大脑动脉的阻塞,而是脑静脉血栓形成。
2
小小年纪为何会得脑静脉梗死?
1.它是致命的“大脑炸弹”
2.特殊脑梗死的“罪魁祸首”
3
这2个时段缺水
容易导致血液黏稠度高
1.餐后缺水
2.夜间缺水
夜间水分大量流失,我们血液的黏稠度比较高。早上起床后,身体会处于生理性缺水状态,因此起床后或在吃早餐前可以适当喝些水。
4
血液黏稠度高的诱因还有哪些?
1.食用含有大量脂肪的食物,比如肉类食物和食用油等,这些脂肪来不及被身体吸收,会导致身体内血液黏稠度增加。
2.食用含有大量糖分的食物,比如烘焙产品和果汁饮料等,这些糖分也会聚集到血液中,导致血液黏稠度的增加。
3.压力过大或缺乏锻炼时,血液中残留的脂肪无法及时燃烧,血糖和胆固醇也会在血液中累积,最终导致血液流通不畅,血液变黏稠。
4.大量出汗、腹泻、发烧造成身体脱水时,血液中的水分也会减少,血液就会变黏稠。
5.烟酒等物质会增加血液中胆固醇和中性脂肪含量,导致血液黏稠。
5
生活中出现这4种信号
或是血液黏稠度高的征兆
信号一:晨起时头晕,晚饭后清醒
临床观察显示,血液黏稠度高的人,早上起床后会感到脑袋晕晕乎乎的,没有力气,没有睡醒后神清气爽、精力充沛的感觉。等到晚饭过后,精神状态反而最好,有的人甚至到了半夜都没有困意。
信号二:午饭后犯困,须立即睡觉
正常人吃过午饭后都会有困倦的感觉,但可以忍受。而血液黏稠度高的人在午饭后马上就犯困,睁不开眼,要立即睡觉,否则全身不适,整个下午都无精打采。如果睡上一会儿,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这是因为午饭后血液循环在加速,血液黏稠度高的人,大脑血液供应不足症状更加明显。
信号三:下蹲时气短,肥胖者居多
血液黏稠度高的人群中,肥胖者居多,这些人下蹲比较困难,甚至因为过度肥胖而无法蹲着干活,一蹲下就感到胸闷气短、呼吸不畅。人体下蹲时,回到心脏的血液减少,加之血液过于黏稠,导致血液循环不足,氧气与二氧化碳不能完成交换,从而引起呼吸困难、憋气等机体缺氧现象。
信号四:视力突然模糊,看不清东西
有些人平时视力还可以,但常出现短暂性模糊,严重时甚至突然看不清东西,该情况普遍发生在65岁以上老年人身上。随着年龄增长,大多数老年人血液黏稠度偏高,血液流通不顺畅,营养物质和氧气不能及时供给视神经,导致视神经和视网膜暂时性缺血缺氧,医学上称为阵发性视力模糊。
6
学会这样做
帮你“稀释”血液黏稠度
1.清淡饮食
日常膳食宜清淡,以素为主,粗细搭配。食用有助于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食物,如黑木耳、青葱、洋葱、大蒜、柿子椒、香菇、柠檬、菠萝等。食用具有降脂作用的香芹、胡萝卜、魔芋、紫菜、海带、山楂、核桃、玉米、芝麻等。
2.饮水充足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成人每日推荐饮水量为1500~1700毫升。夏季出汗多,可以根据日常身体活动情况以及所处环境,适当增加水的摄入量。最理想的饮品是白开水或淡茶水。
3.坚持运动
中老年人最好采取散步、快走、慢跑、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爬山、打乒乓球、台球、门球、网球、排球、游泳、健身气功、八段锦等进行锻炼,能加速体内脂质代谢,降低血脂和血液黏稠度。
4.规律作息
平时生活规律,起居正常,注意劳逸结合,精神愉快,心理健康。有吸烟饮酒习惯者,最好彻底戒烟、戒酒。
5.合理药物
已患有高脂血症的老年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降脂药。
夏天记得多补充水分哦~
不仅能避免中暑
还可以预防脑梗哦!
来源:cctv生活圈、我是大医生官微、中国医学论坛报、邵逸夫医院、养生中国
作者:北京地坛医院神经中心主任医师高俊华
戳这里为我加颗小星星⭐️
公众号一言不合就改版,
“星标”我才能更方便接收消息哦。
现在只需三步:
上观号作者:上海女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