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文山发布网
文山是三七的原产地和主产区,在打造“世界三七之都,千亿三七产业”过程中,文山州探索出一条科教结合、产教融合的教育新路子,让三七产业在校园萌芽、在企业壮大。
“大家看这个花薹,如果这个花薹再长出七公分以后,就要把这个三七的花薹剪掉,我们还要进行一些病态的观察。”时下,正值三七开花的时节,文山学院三七医药学院的老师带领学生在大棚里观察三七开花阶段的特性。这里的三七,从播种到采挖,每位同学都能全过程参与。
文山学院三七医药学院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林丽萍告诉记者:“看它的长势,看它有什么病害或者虫害,应该怎么处理?可以现场学习,从书本中来到现实,实践性更强一点,有能让自己操作的机会,就很棒。”
(资料图片)
“把我们的科研融入课程中去,怎么种植,种植以后怎么管理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生产上实际的一些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操作,读完这四年书出去以后,他也会变成一个三七的种植能手或者三七种植方面的一个专家。”文山学院三七医药学院副院长、三七种植团队技术创新人才、研究员王朝梁介绍道。
除了三七栽培技术的教学,文山学院三七医药学院还与企业联合,由省内外三七专家、院士等三七行业顶尖人才组成教师团队,把三七科研带入课堂,设置中药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制药工程等专业,为学生搭建科研平台。
“把我们三七的科研,逐步地反哺到教学中,然后结合我们三七现在的一些瓶颈技术问题,引导这些学生来动手,来和老师一起做实验。”王朝梁说。
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学校的研究成果逐步向产业技术转化。三七种植历史上首个高皂苷含量三七新品种“文院紫七1号”就是文山学院与文山苗乡三七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成果之一。
文山苗乡三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富刚说:“从它的特点上来讲,就是品质高。把它从数量上面来进行一个描述,它比其他品类的三七皂苷高出60%以上。皂苷含量是三七的指标性成分,也就是现在我们以皂苷的含量来评价三七内在质量的好坏。”
文山学院副校长杨磊说:“学校、地方、企业,包括医药行业,我们之间相互的融合和相互的联动,构建了顶级有关专家研究团队和指导团队,有导师的引领,还有相应的科研经验。它可以进入我们老师的项目课题组当中,取得相应的科研成果,从而技术成果又反哺到田间地头去。”
目前,三七在种植和科研中还存在三七的连作障碍、新品种选育等实际问题,通过校企多年的努力,目前已经选育出八个三七新品种,并将进入良种繁育阶段。
文山学院三七医药学院副院长、三七种植团队技术创新人才、研究员王朝梁说:“这些品种选育出来以后,现在进入良种繁育阶段。虽然还没有大面积推广,但是我相信只要通过我们一代一代的努力,这个三七的新品种一定能够选育出来。”
科研有了成果,人才培养也逐步成熟。文山学院三七医药学院于2020年组建成立,是全国唯一对接千亿级地方特色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科学院。学院通过科教结合、产教融合的培养方式,成为企业筛选人才的平台。
文山苗乡三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富刚介绍:“科技示范园是与文山学院产学研的教学实践基地,每年都会有很多本科生到这边来开展毕业论文实习。这也是企业的一个筛选过程,我们会把优秀的实习生变成公司员工。文山学院的这些学生更接地气、实干,操作能力更强一些。”
目前,文山学院三七医药学院累计为文山三七产业发展输送人才1327名,并继续探索科研教学、实践实训、创业就业、社会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校企深化合作模式。
文山市华信三七科技有限公司QC质检员李志丽告诉记者:“学的是制药工程专业,在学校里所接触到的课程,比如鉴定学、药物分析,还有药物化学分析,都是关于制药的一些课程。因为在学校就接触过相关的仪器,所以来到这里,就感觉很容易上手了,不需要别人怎么教。”
文山学院副校长杨磊自豪地介绍,我们的学生进入社会后,在田间地头,他们是三七种植能手;在实验室里,他们是严谨的中坚力量;在生产线上,他们是熟练的技术人员。(云南台:张翼麟 记者:卢朝学 苏娟)
标签: